中華武術歷史悠久,源遠流長,內容豐富,博大精深,是華夏古老文化中璀璨的一部分。在歷史的長河中,武術以頑強的生命力茁壯成長,發揮著應有的作用,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眾中。經過不斷的傳播變遷,至今已發展成為具有多種功能的體育運動項目,受到我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喜愛。
隨著時代的前進,中華武術正以嶄新的風采盛行于神州大地,并以神秘而又坦蕩,雄健而又優美的英姿和矯健的步伐走向世界,造福于人類,成為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。 精彩的武術表演,悄然成為王家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,每個武者凸顯了他們雄鷹展翅、熱情奔放、好似猛虎下山、虎虎生威、如凌波踏浪,又似蛟龍出水,震撼人心,給大家以美的享受。
五步拳
武術作為中國的傳統體育項目,從古至今,一直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,五步拳是長拳啟蒙套路,雖然動作少,但其中融合了弓步,馬步,虛步,歇步,仆步,拳,掌,勾手等長拳套路中最基本、最重要的步型、手型,是武術項目的入門套路。
單刀
單刀看手,雙刀看走,單刀套路結構嚴謹,動作舒展大方,身靈步活,刀法多變,快速有力,主要刀法有劈、扎、掛、斬、抹、栽、撩、纏頭、裹腦等。
劍術
劍套路結構嚴謹,內容豐富,動作瀟灑,身法矯健,步法輕靈,剛柔相濟,虛實分明,起伏轉折,巧妙自然,劍走上中下三盤,招式變化多端,技擊特點突出
少林拳
武術拳種之一,因河南嵩山少林寺而得名,相傳為北魏僧人達摩所創。但一般人則認為,該拳系古代僧人在健身術和技擊術的基礎上,吸收各派拳術之長發展而成。
其練習特點為首重基本功,樁功的練習。樁功有馬步樁、椅子樁、丁字樁、一字樁等,同時練習視、聽、拉、抓、推、舉、踢、打等。手眼身法步的要求是:手法似曲非曲,似直非直,滾入滾出靈活自如,眼法以目視目,以審敵變,身法有八要:起、落、進、退、反、側、收、縱。起橫落順,掌握重心,不失平衡,步法進低退高,輕靈穩固。技擊方法上,要求藏而不露,內靜外猛,聲東擊西,指上打下,虛實兼施,剛柔得體,伺隙速擊、出手無情,故拳諺中用“秀如貓,抖如虎,行如龍,動如閃,聲如雷”來形容其變化多端的技擊戰術。
拳術種類之一。早期有“長拳”“綿拳”“十三勢”“三世七”等多種稱謂。十八世紀末,山西人王宗岳以《周子全書》中陰陽太極哲理解釋拳義,著《太極拳論》,從此普遍使用“太極拳”這一名稱。太極拳在長期流傳過程中形成了多種流派,有楊式、陳式新架、吳式、武式、孫式等。新中國成立后,國家體委組織有關人員新編了“簡化太極拳”“八十八式太極拳”“四十八式太極拳”以及楊、吳、陳、孫競賽和向世界推廣太極拳等。太極拳的主要特點是:運動中心靜體松,呼吸自然,中正安舒,柔和緩慢,協調連貫,虛實分明,圓活完整。除拳術套路外,尚有推手、太極劍、太極刀、太極槍等器械套路。
八卦掌
八卦掌又稱八卦拳、八卦連環掌、游身八卦掌。相傳為清咸豐年間河北文安縣人董海川,于安徽九華山畢澄露(即紅蓮長老)處學得此術,后經過不斷的傳習,創新發揚廣大,始形成八卦門派拳術。因其在運動中以掌法變換和行步走轉為主,運動路線取四正四隅八個方位,縱橫交錯,變化無窮,與《周易》之八卦相合,故名八卦掌。其基本掌法共分八掌,即單換掌、雙換掌、順式掌、背身掌、翻身,磨身掌,以應八卦之數,即乾三連,坤六斷,離中虛,坎中滿,震仰盂,艮覆宛,兌上鐵,巽下斷。更有八門八法,一掌變八式,八八六十四式,亦有截腿暗腳。總的要求是,一要走法煉精,二要步法靈活,三要氣力練足,四要掌法練明。其積極方法為出售四正四隅,發者生,卸者克,靜者陰,動者陽,變者巧,化者妙。起為滾鉆,勇而有力;落為爭裹,放松自然。進有進身,退有退步,閃身,變著,總為四托四領,四撞四搬,四大綱領。內有八法:抓、擄、帶、崩、撞、扣、欽、托。其要領為:抓要實、擄要快、帶要順、崩要霍、撞要猛、扣要緊、欽要橫、托要準等。除徒手套路外,尚有八卦刀、八卦槍、八卦劍、子午鴛鴦鉞、雞爪鐮、陰陽銳、燕尾翅、風火輪等器械套路。
八極拳
八極拳全稱“開門八極”,又名“開拳”。相傳為清康熙年間一云游道士傳給河北蒼州人吳鐘,后世代相傳,不斷演進發展,形成今日之八極門派拳術。亦有一說,其源于河南焦作岳山寺,故又稱“岳山八極”。主要內容有六大開(頂、抱、擔、提、挎、纏)、八大招,四十八個大架子和六十四種手法。發勁剛猛,快速有力,其基本功法為十字勁,纏絲勁,沉墜勁三種。技擊中以緊逼硬取,以短制長為能事。尤擅進身靠打,貼身擒拿,屬于一種攻防意識較強的短打類拳術。主要套路有小八極拳、大八極拳、剛勁八極拳、六大開拳以及八極劍等。
蝴蝶雙刀
刀者,百兵之膽也,刀名蝴蝶刀。舞時猶如蝴蝶穿林,揮灑之間,似獅子張口,漫天銀雨,出鞘時,無血不歸,十步之內,誰與爭鋒。此刀氣勢如虹,兇猛快捷,精妙絕倫,享譽武林,非一般雙刀可比。
流星錘
流星錘,又名線錘,屬于軟兵暗器。流星是人們對自然現象中天空中飛行的一種隕石的稱謂,以流星來形容此錘的快速和形狀,故名流星錘。
此錘主要動作有:朝天一炷香、十字披紅、霸王脫甲、浪子踢球、纏脖、掛肘、判官脫鞋等。演練時要身械配合默契,勁力使用準確無誤,恰到好處;內容豐富,技術方法突出,動作靈活,生動逼真、驚險,引人入勝。
其譜曰:
流星走線一條龍,百發百中逞威風,
先有朝天一炷香,神仙過橋緊連上,
左絞青龍纏玉柱,右鎖白虎大翻身,
鎖項敗擲為射箭,纏肘分開如閃電,
足蹬線錘來往過,披紅雙擔肘上懸,
放高落下腿中過,跳奔兩方往下還,
判官脫鞋往外邊,金鉤釣魚挎的玄,
左使青龍大擺尾,右使白虎來翻身,
胸前掛印立勢定,楊公流星傳至今。
單鞭
武術器械套路,共有六路。動作結構嚴謹,鞭法不急合理,一招一式清晰規范,技擊特點突出。主要鞭法有:推、提、挑、戳、砸、托、架等配合進、退、挑、扭、拐、閃、騰、伏、仰、伸等身法、步法靈活多變,連貫協調,一氣呵成。
此鞭本是太師留,提鞭不怕槍兒喉,
開鞭一路先打手,隨槍進步緊護頭,
跳步使鞭如雷吼,二路分鞭快如風,
裹身進步緊相跟,燕子吸水往下打,
打頭擊地鬼見愁,鞭勇不怕槍山稠,
心熟手巧似猿猴,三路劈鞭要看清,
左右使鞭如旋風,跟槍進步人難測,
推山一鞭取人魂,四路挑鞭多驍勇,
挺身進鞭打頂門,托鞭撈地防槍跟,
回身提鞭世間稀,鞭快休得人發狂,
爽腰縮膝立身齊,五路閉鞭世間稀,
扭步急看回馬槍,鉆空進步挖心奇,
提鞭拐步緊防膝,活步使鞭在眼前,
六路提鞭打中手,遮刀防槍顯英雄,
前有朱雀能擋路,后有玄武緊護身,
左面青龍騰空去,右面白虎能傷人,
要知此鞭合適創,盤古初分到如今。
劈掛拳
武術拳種,古稱“披掛拳”。相傳在明末已有流傳。其內容有基本訓練、拳術、器械等三部分。基本訓練有十路彈腿、十二大趟子、溜腳式等。拳術套路有一路劈掛、二路長龍、三路飛虎、四路太淑。器械套路有劈掛刀劈掛劍、棍、雙刀等。其主要特點為氣勢雄壯,勁力飽滿,雙臂交劈、大開大合。勁道上講究翻扯勁和轆轆勁。招法上要求“以一貫之”,注意“慢拉架子、快打拳、急打招”。
武術拳種之一,又名 “八閃番”“翻拳”。明威繼光《紀教新書、拳經捷要篇》載:“……八閃番十二短亦善之善者也”,可見此拳由來已久。此拳特點變現為動作閃擺取勢迅捷,剛勁有力,連三拼四,翻生不息,套路結構短小精悍,發力脆彈硬快,雙拳密集如雨,俯仰閃轉,陰陽頓挫,一氣呵成。其基本套路有萃八翻,站樁翻、輕手翻、擄手翻、一字翻、六手翻、健中翻、燕青翻、龍行翻等。器械套路有八步連環進手刀,綿戰刀等。
小紅拳
小紅拳其特點為拳勢舒展大方,動作優美靈活,快速有力,起伏轉折,吞吐自然,變化多端,內容豐富,技擊性強。
主要功法有腰功、腿功、沖拳、站樁等。腰功練法以鐵板橋,蝎子倒爬墻等法為主,腿功練法有壓、搬、溜、耗、雙飛燕、旋風腿等。
十八羅漢拳
武術套路,屬少林派拳術之一。相傳源于八段錦。亦有“羅漢十八勢”、“羅漢十八手”,“十八羅漢手”等不同的稱謂和傳習,但都大同小異。其十八式為:雙手運掌,朝天直舉,排山運掌,黑虎伸腰,鷹翼舒展,揖肘勾胸,挽弓開隔,金豹露爪,腿力跌蕩,足尖直挑,橫腿掃擊,長腿掃擊,長腿高舉,勾腿盤旋,仙人擔柴,白云蓋頂,童子拜佛。短小精悍,動作樸實,勇猛剛勁,快速有力。
西北名拳譜
飛九宮
此棍套路,棍法奇特,整個套路路線布局為一個“王”字,形成九宮圖樣,演練起來靈活多變,步法、身法、棍法配合默契,主要棍法以劈、砸、搬、扣、輪、掃、戳、蓋等為主。真是腳踏九宮八卦步,棍走太極陰陽圈。
主要動作有:云里撥燈、袖里穿針、黑鷹脫膀、提起神槍、左右護膝、提逼挑拿勢、鐵馬樁、白蛇神槍、三翻海、獨狼下山、點剛槍、絞花十字、正堂棍等。
懷抱天齊一炷香,進前一步文天罡。
天干地支都一樣,分手破指使花槍。
蛟龍擺尾人人怕,雙手纏桿打鑽法。
飛九宮、代八卦、絕命三槍分上下。
踏步法、演身法、步法身法打手法。
九宮八卦我不會,急忙上前問圣人。
圣人曰:鉤騰搬打、提逼、挑拿。
不格不架,不鉤不挎,飛身跳打。
步如冰滑棍如箭。
一呼一吸,呼吸歸田。
八步轉
八步轉武術拳種,步走奇正,拳打八方,故名八步轉。相傳為孫武子所創。此拳演練時步走弧形,似八卦,又區別于八卦。八步一轉,拳勢小巧玲瓏,動作快速敏捷,身法靈活自然,忽前忽后,忽左忽右,變化多端,技擊意識濃厚。此拳流傳于臨洮河西片區。
拳譜:
擺步斜身忙四點,轉身生馬在前邊。
左手上架右手鏟,直心插眼在后邊。
梅花掛面真好看,太陽穴點鬧鬼判。
獠陰挑手往上翻,退步臥虎猛一閃。
上步催身往里鉆,鴿子翻身往下摜。
梅山景靠右后邊,借力還力往前看。
躬身一窩忙三點,左右抄手勢向前。
下打掏心還不算,上打耳輪裹緊肩。
敵人進招必向前,雙手分逼擊中盤。
泰山一靠人難犯,沖天炮擊天靈蓋。
有人若問此拳姓,八步轉手八十點。
七星錘
七星錘共分四路,拳勢樸實無華,動作舒展大方,一招一式,一絲不茍,勁力充沛,節奏分明,剛而不暴,柔而不軟,剛柔得度,技擊意識濃厚,技擊方法突出,手法簡潔,方法多變。主要手法以拳、掌、膝、肘結合,相輔相承,計有分手、云手、攢捶、窩心肘、平肘、立肘等;腿法有背頂腿、踩樁腿、大奔腿、左、右跺子腳等。主要動作有:鳳凰展翅,燕子銜泥,打虎式、單鞭、古樹盤根等。
七星定捶稱英豪,兩手雙分在當朝,
鳳凰展翅分上下,掏步挎捶腳又發,
連打三捶急如雨,燕子銜泥飛得高,
退步分手立勢強,上步三分單鞭勢,
扭坐拍地挎雙捶,左右打虎自逍遙,
前打攢錘分手存,云手三分順步進,
單鞭帶的大奔腿,窩肘翻身攢一錘,
退步三捶挎一錘,翻身奔手又一錘,
旋風腳古樹盤根,兩手拍擊身子低,
連打二錘雙嶺起,單馬手隨炮打底,
扭身奔腳連二錘,前打攢錘后步跟,
包頭一腿奔靈蓋,兩手雙翻拳勢歸,
要問此拳名何姓,七星錘拳出少林。
通背拳
該拳分八路,勢走八門,勁力通于背,達于兩肩、兩臂、兩拳,故名通背拳。與炮拳、撕拳、九環拳同稱八門拳系的四大拳柱子。其套路分前四路和后四路;前四路為基礎套路,主要是基本動作和基本技術的練習,拳勢舒展,一招一式,一絲不茍,節奏分明,勁力飽滿;主要動作概括為“三捶兩腿一花手”。后四路則處處講究靈活多變,閃展騰挪,攻守進退,招法迅速,拳掌交錯,勢勢相催,以技擊為其能事。主要手法有畫眉撕、撩陽掌、連環錘、花手,提撩、撕靠等。在技擊中一“一犯五”的招法最為突出。即對方出一手,則引出我不同的五種招法連續向對方進擊,使對方防不勝防,窮于應付,陷敵于挨打被動的局面。其腿法有:穿袖腿、背項腿、大奔腿、里踩腿、左右跺腳,以及里跤、外跤。后撒等跤法。主要特點體現為結構嚴謹合理,拳勢樸實無華,動作舒展大方,技擊特點突出。攻防意識明確,勁力完整,力自腰發,達于四梢,放長擊遠,剛柔兼備,體用皆修。
世間通背英雄夸,左右擁手如對架
過腿十字又彈腿,花手能顧上中下
左右鸞炮穿袖腿,撈肘偷步背心打
輪手換拳連三腿,畫手炮劈召打腳
前擄后摟有寸錘,撕時隨帶鴛鴦腿
通背出手三聲炮,左右奔腿刀出鞘
回身反打窩里炮,左砍右劈花手炮
獅子摟打通天炮,穿袖先披當頭炮
花手相連閃身炮,燕子奪窩對面笑
緊步在打花手炮,撩陰畫眉勢歸一
要問此拳名何姓,八門炮錘串通背
九環拳
九環拳又稱九連環,屬八門拳種。該拳以伸、斬、握、擁、袖、伏、離、圍、鞘九組動作組成,共九路,每路又有九式,合九九八十一式,故名九環拳。
該拳是一種功夫拳,拳勢樸實無華,動作舒展大方,身正步穩,勢正招圓,勁力勇猛,身法要求低,每個動作部分左、右、左三式,反復練習,對于提高上、下肢和腰部力量有明顯的效果。手法以拳和簪為主有:劈、砸、撐、擄、帶、肘、靠、挎打等,腿法有寸腿、大奔腿、里踩腿、左右踹腿及鏢子跤等;步型多為馬步,弓步、歇步、扭絲步等。
一伸進步勢為先,二斬山岳少半邊
三握須防平肘發,四擁身下必有胯
五袖立肘胸前掛,六伏提防鏢子拉
七離急勢定心肘,八圍黑里有寸腿
九鞘又帶雙貫耳
九滾十八跌
拳勢結構,以跌仆滾翻為主,結合攻防技術,巧妙配合,暗藏殺機,于跌仆中制敵,滾翻中致勝。演練起來動作靈活自然,氣勢激昂,抑揚頓挫,惟妙惟肖,氣韻生動,一氣呵成。主要動作有鯉魚打挺,烏龍絞柱、金剪跤、跌板橋、盤腿跌、虎跳、虎撲等。由于整個拳套大多數跌仆滾翻動作所組成,難度較大,所以很重視基本功夫的練習,主要功法有跌法、滾翻法、縱跳法、以及腰、腿柔韌性的練習
山王留下九滾法,善脫鷹爪與虎口
一滾二跌備藏內,學者須知其中趣
一滾善脫雄鷹爪,二脫金鉤過龍門
三分華山東西倒,四離紂營借金蛟
五開力拔恨無環,六破登州群英會
七動暗使翻天印,八解金剛大翻身
九沖孔明石門陣,青牛背上去呼嘯
十捶
傳統拳術套路之一,屬八門拳派捶拳類。主要流行于甘肅、青海、新疆等地。該拳樸實無華,一招一勢,節奏鮮明,勁力渾厚,剛勁有力,手法多變,技擊性強。主要手法有沖、劈、掛、展、砸、抓、擄、靠等;腿法有踢、彈、踹、踩等;跤法有掃、別、撒等。
三皇炮捶
武術運動中傳統拳術之一,主要流行與河北、京、津一帶。因此拳以天、地、人為三皇,以拳為捶,發力似炮轟,故名。(亦有把“三皇”指傳說中的伏羲、神農、黃帝之說。)此拳動作結構嚴謹,招式緊湊,樸實無華,剛健沉穩,一招一勢,一蓄一發,皆勁力渾厚,以剛為主,剛柔相濟,技擊內容豐富,攻防特點突出。演練時要求出拳如疾風閃電,擊打似炮轟雷鳴,手到眼到,身到步到,以腰為主宰,完整合一。炮捶原有套路十二套,現今;流傳的有七套拳術及器械套路等。
五虎捶
武術套路,屬四門拳系。臨洮四大名捶之一(趙家捶、花手捶、曾捶、五虎捶)。附會以宋大將狄青五虎平西的歷史傳說為創拳依據,故名五虎捶。清末甘肅臨洮著名拳師王大化精于此術,并廣泛授徒,其徒佼佼者有楊多康、邊占奎、王亭榮、狄道泰等。主要流行在甘肅臨洮、岷縣、甘谷、定西等地。套路短小精悍,拳勢舒展大方,動作簡練,節奏鮮明,勁力充實,剛柔相濟,攻防意識濃厚,技擊特點突出。各種拳勢招法即可進行單獨練習,又可串聯起來成套路練習,主要手法為,拳掌結合,抓拿并蓄,上采下戳,閃刁打,左右閃綻,靈活變化,進退自如,勢險招捷,貴在實用。腿法以踩、踹、踢、蹬為主配合跤法,與手法相輔相承,恰到好處,一氣呵成,即可強身健體,有課增強格斗技擊能力。主要拳勢動作有:鴛鴦腿,梅花手,野馬撞槽、小鬼扯鎖、畫眉手、穿堂腿等。
封手
封手武術套路,有稱分手封手八快,屬八門拳系。主要特點為,拳勢舒展大方,動作快速有力,身法靈活自然,內容豐富,方法細膩,變化多端,技擊性強。手法以撕法為主,兼有掌法、肘法、肩法、靠法,相輔相承;斬法有梅花斬蝴蝶斬干腕斬提水斬撩陰斬等;腿法有:大奔腿、左、右跺子腳、踩樁腿、穿袖腿等,以及中字跤、里跤、外跤、拉跤等跤法。步法以撕夾車步,外擺、里扣、左旋右轉,靈活變化。
斜當橫來橫當斜,棋盤子母四夾車,
一打斬法關二節,二打掌法快如風,
三打花手隨心變,四打四兩撥千斤,
五打五點梅花斬,六打金鉤又釣魚,
七打手肘并足膝,八打八快亂點兵,
打前顧后又左右,打個獅子滾繡球,
要問此拳系何名,分手八快是它姓。
趙家捶
武術套路之一,屬四門拳系,為甘肅臨洮四大名捶之一,(趙家捶、五虎捶、曾捶、花手捶)。清末甘肅臨洮著名拳師王大化精于此術,并廣泛授徒,其徒佼佼者有楊多康、邊占奎、王亭榮、狄道泰等。主要流行在甘肅臨洮、岷縣、甘谷、定西等地。
該拳套路短小精悍,一共有十五個拳勢招法,即可以將一個拳勢抽出來單獨練習,又可以講十五個拳勢連接起來演練。動作簡練、招法樸實,勁力飽滿,技擊特點突出。主要手法有掛、推、沖、砸、穿、劈等,腿法步法有踩樁、狗縱、奔踢等。主要拳勢動作有,夜叉探海,花打四門,鋪地錦,鴛鴦板捶,雙手推山,盤頭花,六郎閉三關等。
起手三拳抱膀勢,紐絲雙踩第二回
三打頂跤鴛鴦板,四打猴縱狗威上下翻
五打臥步五梅花,六打陸郎雙造眉
七打夜叉探海勢,八打轉法緊相連
九打退進何更手,十打雙手推泰山
十一打手提雙捶兩路進,十二花打四門猿山傳。
西北兵器大全
手梢子
又稱二節棍,軟器械套路之一,多流行與我國西北一帶。套路短小,樸實無華,重技擊,尚實用。演練時動作彪悍,快速有力,氣勢磅礴,所向披靡。基本招法有砸、點、掃、磕、纏、提、撩、劈、擊等。
扭絲棍
扭絲棍是西北四大名棍之一。此棍法內容豐富,靈活多變,快速有力,潑辣雄健,棍中的亂劈柴棍法,使起來前后左右,呼呼生風,擊地有聲,似有猛虎下山,蛟龍出水之勢,勇不可擋。其主要動作有:順風扯旗、樵夫擔柴,亂劈柴等。
其譜曰:
手抓扭絲當面上,瘋魔掃地抱金槍。
空中攬月縱步上,迎面劈扭邊金槍。
斜步抱槍來的忙,倒栽楊柳把式藏。
陰陽合棍擺兩旁,躍步四門一掃光。
上步要打交手棍,黑虎藏槍臥中堂。
浪子滾江龍戲水,扭絲棍法把名揚。
混元刀
混元刀,又名白猿刀、混元刀。原屬馬上長兵器,后逐漸演為步下練習套路。所謂混元,乃取天地混元一氣,成為一體之意,故名混元刀。相傳此刀為白猿所傳,此刀法快速、凌厲、精妙,使敵人眼花繚亂,失去目標,而勝之。
此刀內藏八門:休、生、景、開、杜、驚、傷、死;外演八勢;劈、刺、撩、砍、挑、推、斬。以托一勢為主,每勢有演出三刀,共二十四刀;進而又變化出三十六勢,每勢有分為上、中、下三刀,共一百零八刀;動作舒展大方,氣勢宏大,勇猛有力。
在練習中要求將八勢反復練習,一絲不茍,精益求精。八勢練好,則會舉一反三,融會貫通,掌握整個刀法的精髓。
臨洮混元刀系臨洮大魏家所傳。
勒馬觀刀順墨髯,推撥盤鑽出五關。
撩砍神刀英雄懼,扭腰活劈斬陸員。
橫刀挑袍曹破膽,盤刀蔡陽喪黃泉。
花刀上下神難躲,花踏四門猿仙傳。
高家槍
高家槍屬八門拳系,為西北三大名槍(六合槍、金槍、高家槍)。相傳為北宋開國大將高懷德所傳,亦有傳說系南宋抗金名將高寵所傳。曾于 1867 年隨左宗棠西征新疆,擊敗俄、英支持的阿古柏侵略軍,屢建戰功。后解甲歸田,潛心研究武藝,傳授大槍、桿子。后傳入臨洮等地。
此槍共有十三勢,簡單明了,動作古樸,舒展大方,勁力純厚,節奏分明,一招一勢,一絲不茍。槍長九尺伍至一丈。主要槍法為分、逼、擺、扎、圈、拿、點、挑等八法。目的在于技擊方法和求功力的練習。在練習時先練腰、臂力量,進而練習扎槍,有了一定的基礎,再進行身法、步法的練習和配合。
槍山立勢剛強,霸王斜勢不忙,
前有緊欄護膝,后有護背神槍,
金毛獅子滾陣,寶劍斜插秦王,
上有浮云蓋頂,金棒撈地難擋,
尉遲公還身鞭打,飛身走步要提防,
左斜勢蛟龍吸水,右斜勢猛虎吞羊,
連環急步三槍,勒馬回頭高望。
黑虎鞭
黑虎鞭流傳于臨洮新添一帶,它是以短棍代鞭的套路。鞭長三尺五寸,而鞭桿也為三尺五寸。此鞭動作古樸雄健,內容豐富,技擊特點突出。主要鞭法有:托鞭、抽鞭、展鞭、摔鞭、緊加鞭、縱鞭、翻身鞭、擁鞭等。
單鞭救主是英雄,托鞭一式定太平,
頭一擁鞭定乾坤,第二擁鞭蓋世雄,
緊加鞭專打虎口,展一鞭金棒落地,
摔虎鞭連身旋轉,坐馬式穩如泰山,
縱步鞭能通四方,使通鞭真然可夸,
要知此鞭名何姓,黑虎神鞭顯威名。
太師鞭
武術器械套路,相傳商周聞太師善使鞭,勇猛無敵,后人附會此鞭為太師所傳,故名太師鞭。
此鞭動作舒展大方,鞭法內容豐富,勁力渾厚,招式剛勇,技擊性較強,但難度較大,沒有相當的力量和武術基本功,很難練動此鞭,并掌握其精髓。主要鞭法有:劈、砸、架、撩、戳、托、摔等。
主要鞭勢動作有:浮云蓋頂,枯樹盤根,駕鞭,托鞭,摔鞭等。
此鞭出世在周朝,雌雄二鞭稱英豪,
上打浮云來蓋頂,下打煙霧氣騰空,
左打眾神皆舉手,右打邪神歪鬼愁,
前打雄師百萬兵,后令昏君殷紂王,
黑麒麟來往騰空,絕龍嶺上顯威靈,
要知此鞭為何名,太師護鞭定乾坤。
蒲團棍
武術器械套路,又名二十八宿蒲團,古代天文學家八黃道的恒星分成二十八個星座,成為二十八星宿,四方各有七宿。《淮南子天文》載:“五星、八風、二十八星宿。”東方:角、亢、氐、房、心、尾、箕;北方:斗、牛、女、虛、危、室、壁;西方:奎、婁、胃、昴、畢、觜;南方:井、鬼、柳、星、張、翼、軫。神話中將二十八宿,塑造為二十八位天神。如奎木狼、角木蛟、女士蝠、尾火虎等,二十八宿蒲團棍則是由此為依據創編而成。
此棍以大輪、大掃折大劈砸為主,動作快速有力,潑辣雄健,套路布局巧妙,路線多變,東西南北,前后左右,上下。無不俱備。
普團神棍天下揚,昴日雞展翅賽鳳凰。
雙手提起奎木狼,角木蛟八卦按陰陽。
觜火猴栓在金柱上,走起隨帶鬼金羊。
風魔掃地緊跟上,氐土貉走的忙。
扭身小勢最高強,婁金狗雙飛鴛鴦造。
尾火虎直槍下山崗,亢金龍抗著左柱上。
翼火蛇走起站中央,參水猿定巧計。
壁水貐使絕槍,陰陽閂字進跟上。
星日馬拴在轉槽上,軫水蚓世無雙。
斗木獬高掛在懸梁,扭身中槍往內 鑽。
井木犴造下四根柱,室火豬走起站中梁。
心月狐醉月仙,天花板上危月燕。
畢月烏展翅空中飛,女土蝠夕閣上牙床。
胃土雉直高掄,一起一落往內莊。
板打扭靠牛金牛,扭身室靠張月鹿。
上山凴的房日兔,下山全凴柳土獐。
虛日鼠跨馬過金橋,雙掄童兒箕水豹。
王母娘娘蟠桃宴,二十八星宿鬧普團。
排子棍
排子棍又稱大棍排子,此棍法主要特點是既能單練又能對打,對練,實戰交手跑排,動作古樸,方法簡明,一招一勢,一絲不茍。講求功夫和技擊方法的精益求精。
迎風接招往前看,金絲纏腕勢難變,
平輪打的立輪轉,提水輪子當場變,
斜身扭步來的快,童子報信跟后邊,
當頭輪子你沒看,鐵牛耕地上下翻,
倒水輪子真好看,老牛打埂還不算,
白馬分鬃一根線,你的輪子比我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