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- - 健康養生

虎王鄒壽福先生淺談傳統武術的傳承與發展
發布時間: 2022.09.03   | 次瀏覽

虎王鄒壽福先生淺談傳統武術的傳承與發展

        淺談傳統武術的傳承與發展
文~鄒壽福
傳統武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中華武術的母體,是其它各類武術的衍生地。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特殊的民族風格,在幾千年的人類歷史文明進程中一脈相傳。由于每個歷史階段的特點不同,人們對武術的要求和作用也不盡相同,隨著時代的發展,歷史的變遷,武術也就成為了一項體育運動,成為了人們健身的手段之一。
在歷史的長河中,我國的傳統武術受諸多因素困擾,發展緩慢,流失快于發展,特別是一些有名的老拳師,武術老前輩相繼離世,許多的拳種,青黃不接,后繼無人,現已到了失傳的地步。中國的傳統武術已進入高齡時期,我們真為傳統武術的傳承和發展擔憂,一但失傳式消失,這是民族文化的巨大損失,也是這們這代武術人不愿意看到的悲劇。

圖片

2009年7月9日至11日,國家武術管理中心以高小軍主任為首的新領導班子,組織國內眾多學者、專家參與討論,對中國武術的定義進行了重新修補,確立了“武術是以中華文化為理論基礎,以技擊方法為基本內容,以套路、格斗、功法為主要運動形式的傳統體育”并對挖掘整理傳統武術,有了新的探索和發展的思路。
一、是走武術產業之路,通過電視臺,新聞媒體這個平臺展示武術精華,擴大影響;二是把傳統武術作為武術運動發展的重點,組織了國內有名氣、有威望的老武術家成立了中國武術專家委員會,請行家、專家共同研討中國武術的發展和傳統武術傳承與發展,使傳統武術有了新的生命力。目前面對流失的傳統武術,國家武術管理中心,能及時組織專家進行探討、整理。這是一個非常及時的舉措。老一輩拳師的離世,這不單純是一個人的離去,更傷心的是他們帶走了一個拳種和流派。傳統武術流失,使博大精深的中國武術變得沒有底氣,因此我們要竭盡全力將傳統武術接承下來,這是我們這代武術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,傳統武術的接承和發展是有一定規律的,如果只靠文字,圖片,光盤是永遠不夠的,更多的是要師父親傳,繼承者要親臨師父身旁,走進前輩的生活,去感受動作的涵義和技術的真諦,身體力行地得到師父的點撥和指導,只有這樣才能學到真正的東西,得到真傳,使技術的傳承盡可能地減少流失。專看書本、錄相是很難獲得傳統武術精髓的。如何從前輩和大師那里接承、鞏固和發揚傳統武術?我個人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:其一各地要發揮當代傳統武術中各拳種和流派的傳承人的作用,成立以傳承人為負責人的社團組織,在當地政府或武術協會的統一領導下,開展傳統武術活動。賦予他們傳承責任和義務。調動積極性,激活他們的內在動力。同時組織他們開展各種拳種,流派的觀摩交流等活動。對拳種流派在傳承過程中的優秀工作者進行表彰和鼓勵,并在電視新聞媒體進行廣范推廣,激動他們從自身做起。
二、武術管理部門及政府部門,通過行政的手段,選擇不同地區,不同類型的“武術館校文武學校”式“九年義務制育學校”,開展地方性的傳統武術拳種流派的學習和傳承,要求選擇一至兩種具有地方特色和代表性的傳統武術進行教學,長期下去堅持不懈,這樣傳統武術才會后繼有人,永久不衰。

三、傳統武術的傳承和武術精英的培養重點,還是要放在大學教育中,全國的大學體育學院,武術院、武術系都是培養武術專業人才的地方,因此,對于傳統武術傳承和發展,大學教育應該擔起這份擔子,承擔起這份責任。全國現在以武術為教育內容的傳統體育學校比校多,并分布在全國的不同省市,它們本應是傳統武術最佳的傳承之地。但由于長期以來,我們對現代武術的青睞,使傳統武術成了空架子。為了傳統武術傳承和發展,我們應該改變一下以往固有的“體育化武術教學”模式,同時在大學中開展拳種流派武術的教學中,還可以堅持請進來、走出去的方針,請有名氣、有威望的老拳師,老武術工作者到大學擔任拳種流派的教學工作。使民族傳統體育教育真正做到“傳統”,不擺空架子,讓傳統武術流派成為大學教育的內容,成為研究生真正要研究的課題。我們的傳統武術才會代代相傳,才富有生命力。總之,傳統武術的傳承和發展有很多途徑,我們認為傳承和發展傳統武術,一是去靠政策、需要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和指導;二是需要一批關心武術、熱愛武術的人;三是需要經濟實體,其次是存在和發展的“文化空間”,我們只有將傳統武術和競技武術同時發展,才能使中華武術這一瑰寶,更具有魅力。


作者簡介

鄒壽福,男,1950年出生于湖南新化縣,漢族,畢業于衡陽醫學院。中國武術八段,國家一級武術裁判、湖南省武術協會特邀主席、新化中醫院主任醫師,縣政協常委、原湖南南北文武學院院長兼總教練,

從小隨父習武,后拜訪名師楊開道、肖湘、亞洲拳王蔣浩泉,精通十八般武藝。多次參加全國武術、散打比賽奪冠。80年代初創辦武術館(校)。30年來,為國 家培養和輸送了萬名文武精英,為推動中華武術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。同時又躋身影視界,在《湖南和平起義》、《天國恩仇》、《紅花將》等30多部影視 片中擔任武打設計并扮演重要角色。親自拍攝的電教片《搏擊術》獲全國電教片評比三等獎。
92年、98年曾任中國武術代表團武術總教練,出訪東南亞四國及美、日等國講學,傳授中國功夫,受到國外武術愛好者的好評。
2004年被評為全國民辦杰出校長,2005年被評為中國世紀大采風世紀風采人物,2007年被評為全國五一英模代表,在人民大會堂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接 見與嘉獎。同年12月,中國全國教育家協會授予“共和國教育領域最高榮譽《全國杰出教育家》”稱號。2008年被評為“世界著名武術家”,同年被評為“世界武林百杰”。2019年被湖南省武術協會評為“武術百杰”稱號,國際武術協會名譽主席。
自辦學以來,為支持農村建設,求助災區、福利、文化教育事業、發展體育等方面捐款累計120多萬元。在二十世紀人類發展事業中成績顯著,撰《武術館校德育 之管見》、《怎樣做一名合格的武術教練員》等文章,在國際武術論文論壇中獲金獎。編寫的全國武術館(校)教材,在全國發行,得到行家好評。
業績載入《中國武術名家名人錄》《中華武術名人錄》《中國名人志》《湖南名人志》《湖南武術史》《世界名人錄》《中華詩詞大全》《世界優秀人物名典》等。

主辦單位:甘肅黄色APP下载安装有限公司

電話:0930-6668161 總編輯;馬原子  傳真:

聯系地址:中國.甘肅.臨夏市 商標第34467136號   郵箱:632706790@qq.com 國作登字2020-F00978207

©2023  甘肅黄色APP下载安装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 隴ICP備2021001941號 公安備案62290102000225號

掃一掃關注我們

m wap